在漓江的清波与喀斯特奇峰之间,一辆辆公交车穿梭于桂林的大街小巷,串联起城市的烟火日常与山水诗意。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,betvlctor伟德手机版公交公司以“服务群众,奉献社会”为使命,通过线网优化、智慧服务、文化赋能与社会责任担当,构建起民生服务有精度、文化传播有广度的公交服务体系,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。
民生服务提质:从“走得了”到“走得好”
今年5月,桂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漓东院区迎来30路公交线路延伸,两大院区实现高效串联,沿线交通压力得到显著缓解。这是桂林公交以“民意导向”优化线网的缩影——在9路、22路、83路试点的“响应式公交”模式,通过乘客按需停靠减少无效耗时,运营效率提升近30%。
针对特殊群体需求,6条“敬老爱老”专线(11路、9路等)配备敬老标识、防滑扶手及应急药箱,驾驶员主动帮扶行动不便乘客。83路公交线更因长期护送残障女孩上学、设立线路公益基金等暖心举措,荣获中宣部“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”称号,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。此外,高校定制专线与20余条景区专线并行,实现“学生-市民-游客”全群体出行覆盖。
智慧赋能增效:打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“流动充值专车进社区,老人也能轻松用小程序查公交啦!”家住芦笛社区的李阿姨点赞桂林公交2025年推出的“鸬路小子流动充值专车”。该服务已深入20个小区,不仅提供公交卡充值,还手把手指导老年人使用“鸬路出行”小程序,助力银发群体跨越“数字鸿沟”。
151个乘客微信群构建起民意“高速通道”,市民提出的“508路延伸至临桂万达广场”“83路开设夜间班线”等建议均快速落地。驾驶员与管理人员实时在线答疑,形成“收集-响应-优化”的闭环服务机制,让市民出行需求“事事有回音”。
文化IP破圈:公交变身为“地域文化展台”
“三月三”期间,“鸬路・桂韵山歌行”专线成为游客新宠——壮锦装饰的车厢、身着民族服饰的驾驶员,让乘客沉浸式体验广西非遗文化;春季“油菜花号”专线直达近郊花田,金黄花束点缀的车厢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,开创“公交+旅游”新场景。
以漓江鸬鹚为原型的“鸬路小子”IP持续发力,7条特色旅游专线、200余台定制车辆投入运营,“鸬路出行”小程序推广非遗团扇等75款文创产品,注册用户近6万。通过参与“兴桂杯”数字乡村直播大赛、消防科普短视频创作等活动,公交品牌从“行业窗口”升级为“文化传播先锋”。
社会责任先行:全年开展志愿服务25场
在重大文体赛事、旅游旺季及高校开学季,桂林公交志愿者团队活跃在交通枢纽,提供引导问询、行李搬运等服务。2025年上半年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5场,服务市民游客近万人次;驾驶员群体涌现救助落水儿童、援助走失老人、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453件,用行动诠释“公交为民”的初心。
从民生服务的“精度”到文化传播的“广度”,桂林公交集团正以“智能出行・绿色发展”为方向,持续优化线网布局、提升服务能力。在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征程中,让每一辆公交车成为传递城市温度的文明窗口,让每一次出行成为人们遇见美好的开始。